易传之杂卦传

《雜卦》者,雜糅眾卦,錯綜其義,或以同相類,或以異相明也。

* 正義曰:上《序卦》依文王上下而次序之,此《雜卦》孔子更以意錯雜而對辨其次第,不與《序卦》同。故韓康伯云:「雜卦者,雜糅眾卦,錯綜其義,或以同相類,或以異相明也。」虞氏云:「《雜卦》者,雜六十四卦以為義,其於《序卦》之外別言也。」此者聖人之興,因時而作,隨其時宜,不必皆相因襲,當有損益之意也。故《歸藏》名卦之次,亦多異於時。王道蹖駁,聖人之意,或欲錯綜以濟之,故次《序卦》以其雜也。

乾剛坤柔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乾》剛《坤》柔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乾剛坤柔。

比樂師憂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比》樂《師》憂,樂,音洛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比樂師憂。親比則樂,動眾則憂。

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臨》、《觀》之義,或與或求。以我臨物曰與,物來觀我曰求。或曰:二卦互有與求之義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以我臨物,故曰「與」;物來觀我,故曰「求」。

屯見而不失其居,蒙雜而著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屯》見而不失其居,《蒙》雜而着。見,賢遍反。着,陟慮反。屯,震遇坎;震動故見,坎險不行也。蒙,坎遇艮;坎幽昧,艮光明也。或曰:《屯》以初言,《蒙》以二言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屯見而不失其居。屯利建侯,君子經綸之時。雖見而磐桓,利貞不失其居也。蒙雜而著。雜而未知所定也。求發其蒙,則終得所定。著,定也。

震,起也;艮,止 也。損、益,盛衰之始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震》,起也, 《艮》,止也。《損》、《益》,盛衰之始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震,起也。艮,止也。損、益,盛衰之始也。極損則益,極益則損。

大畜,時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大畜》,時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大畜,時也。因時而畜,故能大也。

无妄,災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無妄》,災也。止健者時有適然,無妄而災自外至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無妄,災也。無妄之世,妄則災也。

萃聚而升不來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萃》聚而《升》不來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萃聚而升不來也。來,還也。方在上升,故不還也。

謙輕而豫怠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謙》輕而《豫》怠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謙輕而豫怠也。謙者不自重大。

噬嗑 食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噬嗑》,食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噬嗑,食也。

賁无色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賁》,無色也。白受採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賁,無色也。飾貴合眾,無定色也。

兌見而巽伏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兌》見而《巽》伏也。見,賢遍反。《兌》陰外見,《巽》陰內伏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兌見而巽伏也。兌貴顯說,巽貴卑退。

隨,无故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隨》,無故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隨,無故也。隨時之宜,不系於故也。隨則有事,受之以蠱。

蠱,則飭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蠱》,則飭也。飭,與敕同。隨前無故,蠱後當飭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蠱,則飭也。飭,整治也。蠱所以整治其事也。

剝,爛也;復,反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剝》,爛也,《復》,反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剝,爛也。物熟則剝落也。復,反也。

晉, 晝也;明夷,誅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晉》,晝也,《明夷》,誅也。誅,傷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晉,晝也。明夷,誅也。誅,傷也。

井通而困相遇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井》通而《困》相遇也。剛柔相遇,而剛見掩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井通而困相遇也。井,物所通用而不吝也。困,安於所遇而不濫也。

咸,速也;恆。久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鹹》,速也,《恆》,久也。《鹹》,速。《恆》,久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咸,速也。物之相應,莫速乎咸恆,久也。

渙,離也;節,止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渙》,離也,《節》,止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渙,離也。節,止也。

解,緩也; 蹇,難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解》,緩也,《蹇》,難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解,緩也。蹇,難也。

睽,外也;家人,內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睽》,外也,《家人》,內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睽,外也。相疏外也。家人,內也。

否、泰,反其類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否》、《泰》,反其類也。難,乃旦反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否,泰,反其類也。

大壯則止;遯則退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大壯》則止,《遁》則退也。止,謂不進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大壯則止,遯則退也。大正則小人止。小人享則君子退也。

大有,眾也; 同人,親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大有》,衆也,《同人》,親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大有,眾也。同人,親也。

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革》,去故也,《鼎》,取新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革,去故也。鼎,取新也。

小過,過也;中孚,信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小過》,過也,《中孚》,信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小過,過也。中孚,信也。

豐多故也;親寡旅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豐》,多故也,親寡,《旅》也。去,起呂反。既明且動,其故多矣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豐,多故也。虛者懼危,滿者戎盈。豐大者多憂故也。親寡,旅也。親寡故寄旅也。

離上而坎下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離》上而《坎》下也。上,時掌反。下,遐嫁反。火炎上,水潤下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離上而坎下也。火炎上,水潤下。

小畜,寡也;履,不處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小畜》,寡也,《履》,不處也。處,上聲。不處,行進之義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小畜,寡也。不足以兼濟也。履,不處也。王弼云:《履》卦陽爻,皆以不處其位為吉也。

需,不進也;訟,不親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需》,不進也,《訟》,不親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需,不進也。畏駭而止也。訟,不親也。

大過,顛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大過》,顛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大過,顛也。本末弱也。

姤,遇也, 柔遇剛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姤》,遇也,柔遇剛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

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漸》,女歸待男行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女從男也。

頤,養正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頤》,養正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頤,養正也。

既濟,定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既濟》,定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既濟,定也。

歸妹,女之終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歸妹》,女之終也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歸妹,女之終也。女終於出嫁也。

未濟,男之窮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未濟》,男之窮也,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未濟,男之窮也。剛柔失位,其道未濟,故曰窮也。

夬,決也,剛決柔也,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
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
《夬》,決也,剛決柔也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長,丁丈反。自《大過》以下,卦不反對,或疑其錯簡。今以韻協之,又似非誤,未詳何義。
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
夬,決也,剛決柔也,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
成为周易Pro会员

加入我们,让我们一起探索易理與象數
会员来自全球75个国家的708个城市,期待您的加入!

免费注册